“中日对话——创新发展问题研讨”课程是我校光辉娱乐、公共管理光辉与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经济学部🏊🏻♂️、鹿儿岛国际大学等院校联合展开的跨境研讨型本科生国际交流课程。2024年度的课程中日双方师生围绕“人工智能与环境、就业、产业”三个领域的主题开展研究、讨论与交流互访🏃➡️。课程组先后在9月迎来了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经济学部康上贤淑师生一行8人来沪🫃🏻🧔🏼♀️、11月迎来了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经济学部岑智伟教授🟫、斉藤健太郎教授师生一行12人来沪共同开展交流研学🚵🏽,双方共同在上海开展了企业参访、文化交流🤞🏽、研究调研与汇报交流等活动。
2024年11月19日-2024年11月28日,2024年度课程组的10名同学在党宁、李晶、林悦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赴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移动课堂学习🪢。师生先后走过鹿儿岛、大阪、京都三座城市,到访鹿儿岛国际大学、大阪市立大学👷🏿♀️、京都大学、京都产业大学四所大学,走进京瓷公司、QUESTION两家企业,以及京都市役所政府机构开展调查与研学。
2024年《中日对话》课程组师生与京都产业大学师生
深入校园:在互动观察中感受传统与多元
课程组先后到访了鹿儿岛国际大学📧、大阪市立大学、京都大学、京都产业大学四所大学,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与学习氛围。在鹿儿岛国际大学,课程小组围绕“人工智能与环境👩🏼🦱、产业”在康上贤淑老师的经济学课堂进行了汇报与交流,并拜访了校长小林潤司先生🐇。在日本建校最早的公立大学、旧制三大商科大学之一的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部堀口正教授带领课程组师生,与学校棒球队的队员们沟通交流棒球文化与联赛,并与日本的同学围绕“人工智能与就业”开展了交流研讨。在京都大学,师生共同体验了京都大学著名的11月“校园祭”活动,感受京都大学自由自主的校风与学风;课程组师生与经济学部游喜一洋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了京都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项目。在京都产业大学,师生共同参观了教学楼、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设施◀️,感受依山而建的大学的独有风景🏊🏻♂️,并在经济学部开展学术交流和汇报。
师生拜访鹿儿岛国际大学校长校长小林潤司先生
移动课堂:鹿儿岛国际大学
移动课堂👮🏿😍:大阪市立大学
移动课堂:京都大学
移动课堂🍺:京都产业大学
走进企业:在参访对话中学习管理与经营
11月25日在京都☣️,课程组来到了稻盛资料馆The Inamori Library和京瓷株式会社Kyocera参观学习。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企业家,先后创办了京瓷Kyocera和第二电信KDDI(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到管理学课本中提到的“日本经营之圣”的企业学习交流,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兴奋🐿。
“稻盛资料馆”以稻盛的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为中心🏌️♂️,展示了其作为技术者、经营者的人生轨迹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师生通过视频短片和现场参观,全面了解了稻盛不断创新突破的一生,并深入地学习了其人生哲学与经营理念💂🏿。关于人生🧕🏻,稻盛给出了“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的方程式,启发同学们以一种正面的思维方式🤘🏻、充满干劲地发挥出自己先天能力,进而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关于经营理念,稻盛和夫将其在京瓷和KDDI的经营实践中切身体悟的经营的原理原则归纳为12项👨👧👦,称之为“经营十二条”。课程组仔细学习了每一条人生哲学与经营理念🏄🏼♀️,并结合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理念展开交流和分享。
随后课程组还来到了京瓷公司的京瓷精密陶瓷馆与京瓷展厅,全面了解有关精密陶瓷的各种特性、京瓷公司精密陶瓷的技术开发历史、以及精密陶瓷产品的发展历程🆎。企业移动课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了日本代表性企业的发展历程,并学习到了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耐人寻味,收获满满。
移动课堂🫵🏿⇢:稻盛资料馆The Inamori Library
移动课堂:京瓷株式会社Kyocera
政府研学:在参观交流中感悟创新与协同
课程组还走进了京都市役所(即京都市政府)及其附近的QUESTION创新开放社区参观学习。QUESTION是一个专门解决“?”的创新社区,学生或者创业者们带着“🌶?”进入社区🛞👰♂️,社区经理们通过网络和链接集结相关行业的人来共同解决问题🦵🏽,让所有的“🥇?”不再是问题。QUESTION拥有8个楼层,有共享办公空间、金融机构、面向学生的开放空间👩🏽🦲、社区厨房等丰富的基础设施,面向所有不同年龄和身份背景的会员开放。课程组在QUESTION社区聆听了京都市政府的公务员🙇🏿、京都产业大学教授、社区运营经理介绍了日本京都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一体化相关做法,了解了日本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和孵化机制,启迪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转化的新模式。随后课程组还参观了京都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并在顶楼俯瞰整个京都市中心,一览这座“千年古都”的现代化城市图景。
移动课堂👭🏻:京都市役所(即京都市政府)
移动课堂🫄🏻:QUESTION创新开放社区
学术交流:在交流碰撞中启迪智慧与发展
11月27日,京都产业大学举行的“AI与环境、就业💂🏻、产业”学生学术研讨会上🚶♂️➡️🥺,课程组的三个研究团队结合自身开展的课程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与交流。
赵亚云和张聪团队围绕“AI与企业低碳转型”的主题,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人工智能发展和企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指标,深入探究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效果以及不同特征条件下的作用差异,并为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出了相应建议👩🏿🏫。
张聪、赵亚云团队汇报交流
刘名扬🤬、姚林希🟥、宋元涛、岸龙空海团队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主题,通过结合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探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技术冲击意识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焦虑✖️,并通过心理安全感对就业焦虑产生间接影响的问题,并基于全民基本收人(UBI)的理念为中日两国政府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了理论启示。
刘名扬👩🏻🍼、姚林希、宋元涛、岸龙空海团队汇报交流
曹雨佟🧞♀️、陆思怡、李欣桐🖐🏿、盛嘉韵团队围绕“AI驱动型虚拟主播”的主题,通过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等方法,深入探究了AI虚拟主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虚拟主播的有形性⛪️、响应性等服务维度以促进消费者接受度🤘🏿、愉悦度、沉浸度的行为态度🍜,最终激发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解决办法💂🏻♂️。
曹雨佟👤、陆思怡、李欣桐、盛嘉韵团队汇报交流
持续一天的学术研讨会气氛热烈,京都产业大学校长在间敬子和经济学部的学部长加茂知幸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对课程组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AI与环境💿、就业、产业”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文化交融:在体验相处中收获友谊与成长
课程组在学习之余也深入感受日本的传统文化。在鹿儿岛,课程组在日本同学的带领之下体验日本的浴衣与茶道文化👨🏼🏭,走进仙岩园感受日式庭院的建筑与景观🐑👨🦼。在京都,中日师生共同来到鞍马寺赏秋👰🏻♀️🧑🎤,走在清水寺、二年坂、三年坂的石板路上游览传统日式建筑,体验和服文化,感受“千年古都”的古色古香🥳。在京都产业大学学术报告结束后的晚宴上,中日双方同学通过才艺表演进行了深度的文化交流,日本的学生乐队演奏了爱尔兰音乐与现代舞蹈,中国的学生带来了新疆舞蹈、宅舞,随后中日双方共同练习了一段八段锦,并集体合唱了《366日》,
本次课程移动课堂日本段的学习交流活动在大家的美妙的歌声中拉下帷幕。双方同学相拥感谢与告别,是一段课程和学习的交流,也是一段跨国友谊的产生和缔结🔼,更是一段不同人生的体验和探索,课程暂告一段落,但友谊长存,学习和成长永远在路上!
课程组师生:党宁、陆思怡✌🏻、赵亚云、张聪🦈、曹雨佟、李欣桐、盛嘉韵👵🏻、林悦
同学们身着华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才艺展示🍙😓:乐队表演🔣🧙🏿♀️、八段锦🏃♀️➡️、大合唱、新疆舞(李欣桐)、宅舞(陆思怡)
伴随着2024年度课程的结束,“中日对话——创新发展问题研讨”课程已经走过了14年📅,课程的前身是2010年在原商光辉启动的一项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经济学部之间的学生交流项目😤🫀,2013年开始在经济学系开设了专业选修课👩🏻💼,2017年课程正式更名为“中日对话——创新发展问题研讨”,固定交流院校包括横滨国立大学、京都产业大学,并与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鹿儿岛国际大学📕🚁、大阪市立大学、爱知大学等也开展了交流活动🏎🍤。
如果你也对中日创新发展问题感兴趣,想要加入中日创新发展的课程学习与专题研究🤯,并身临其境地感受中日文化与发展的差异,欢迎关注我们明年的课程!
文|《中日对话》课程组
图|林悦
编辑丨郁思雨